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添加图片
张局本周先后撰写了《是不是比亚迪快充干到10C了,蔚来换电就完了?》《宁德时代25亿投资蔚来能源,将统一电池标准,萤火虫用巧克力电池》和《冷静后再看比亚迪快充,将再次推动行业军备竞赛》三篇稿件。完全没有想到热度比平时写新车还高,近千条评论不乏就充电、换电的路径之争展开对论激战。
这其中对不理解蔚来的朋友来说,最大的疑问点在于,充电速度对换电的挑战,当充电5分钟可满,换电三分钟是否还有意义?
本篇我们就继续探讨一下换电的现状,和换电在未来数年的发展趋势里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一、补能效率与稳定性优势
首先,先厘清换电的优势其实不局限于单次速度的快,而是它其实一个体系工程,它有着自身的标准型。
全⽓候可靠性:蔚来换电在±40℃低温环境下仍保持3分钟换电效率,⽽充电在同等低温下充电效率会⼤幅下降。另外,相比酷暑和严寒的下车拔枪、插枪、扫码等环节,换电的体验感佳往往也是部分用户看重的。
效率稳定性:换电尽管电池可能不同,但换的动作是一个标准,充电在换电站里完成,而充电即便是高标准站,它的速度受限于在充电车辆,比如来3台车电池比较老旧,充电速度上不去,依然影响后面的车辆。
场地稳定性:充电站的运营维护标准不一,有些站体验好,有些站脏乱差,尤其是停车秩序有时候也造成影响,比如被侵占等等耽误效率。而换电站由蔚来品牌运营,统一管理,秩序性和稳定性更好。
二、电池寿命和灵活性
相比消费者对充电速度快对电池健康的顾虑,换电的优势在于电池一直在循环,健康不达标就由蔚来能源处理掉,不必担心衰减问题。
换电甚至也不用担心电池其他受损和健康问题,都由蔚来能源兜底。
甚至从基础原理来说,换电站大多数电池是空闲时以慢充方式完成的,优势是降低能量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三、网络均衡性。由于换电的封闭性,蔚来为优化体验,有更强动力布置优化换电网络。
第一是规模,本身不弱,已建成3172座换电站,打通9纵9横⾼速⽹络,2025年⽬标达5000座。2025年张局春节期间出行明显感觉到成网后在1000多公里长途智驾时,盲点比前两年少了。
第二是对所谓的补能死点来说,充电是市场化路线,往往是赚钱的线路站点扎堆,没有动力在不赚钱的地方建超充站,除非是政策和补贴的刻意引导。但换电却有有意打通盲点、死点,优化成网的体验感(所以蔚来要死磕换电县县通工程)。
另外,蔚来能源还开设有异地加电服务,用于补充换电网络,在换电资源较少的区域。尤其西部,可以人在酒店睡觉,由专人为车主晚上把车开去充电,甚至在草原、戈壁等区域,蔚来会安排柴油充电车来给车主补电。尽管成本更高,但单次服务费用都是150元一次(包含电费和服务费),锁定了车主的成本。
四、对电网的友好及满足未来电网需求
随着充电技术越来越卷,从5c到10c,储能充电站的概念也日益清晰,需求日益迫切。原因在于电网的峰谷不均衡性需求特点和尖峰供电瓶颈。
一个高标准超充站或闪充站,需要1250kVA变压器+专线供电。超充站和闪充站如果在电网峰值区间运行,对电网的压力极大。毕竟这两年在夏季,尖峰时段连生活用电都要限,那充一部车就顶200户家庭打开全部至少2部空调的吃电能力,岂是电网能容许的?
所以超冲站再往下发展,数量再膨胀,恐怕就是要配套储能才可以。而储能电站的成本那就高了。
我在本周能源三连稿件中的第三篇曾写到一个4Mwh闪充站的建站成本大概在216万元左右。但有储能领域的专业读者在评论区里驳斥了我的观点,因为我判定的成本依据是2025年储能电站中标价0.4-0.5元/wh仅仅是电池批量价格,综合建站的建安成本下来至少要来到0.6-0.7元之间。
换电站的建站要求和成本就要低一些了。一方面是搭建可以灵活适配300〜1250kVA电源。在电网压力大的区域,低一点接入量要求大幅降低电网准入的难度。
成本上,目前一个换电站的成本已经下降到平均不到200万元,平均大概在150万元上下。换电站也天生拥有储能的功能。因为换电站的电池是循环的,始终有约15-23块电池在里面。这些电池既可以完成在夜晚谷电时的错峰充电,和家充同理,也可以在白天完成尖峰时段前后的错峰。
换电站的消峰填谷能力是不弱于储能电站的,它们都可以适应电网未来的发展。
结语:
整体来看,换电无论在现下还是未来,都依然能确认路径的正确性。尤其是对我们国家复杂且庞大的能源市场来说,能源多样化有着刚性需求和市场强劲。这也是国家能源政策里鼓励换电模式发展的基本考量。
而从市场的角度,宁德时代作为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独角兽级别的供应商,在3月17日对蔚来能源展开25个亿投资规模的高级别签约,也是加深换电布局的意图明显。合约甚至要求萤火虫用体积和灵活性更合适的宁德时代的巧克力电池换电网络,所以“宁王”也有自身的强烈换电组网需求。
蔚来和宁德时代高级别的资本牵手,也将有助于推动双方标准更有利成为统一标准。
所以,在超快充技术猛卷的当下,换电依然有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和优势。一种技术形态的进步,没必要以牺牲另一种为代价,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文|张局
图|作者及网络